安贞记忆·吴英恺 | “公、勤、严、廉”一生写照
第四篇
“公、勤、严、廉”一生写照
作为北京安贞医院的第一任院长,吴英恺为北京安贞医院写下了“公、勤、严、廉”院训,始终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安贞人。这言简意赅的四个字,代表了老院长对医院的殷切期望,也是吴英恺一生的真实写照。
1996年吴英恺院士为北京安贞医院提写的“院训”
吴英恺最大的心愿就是努力把北京安贞医院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文明医院。早在1986年中共中央做出第一个“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时,他就对医院提出了明确要求:“医护人员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患者及家属要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医患共建社会主义文明医院。”
吴英恺一生桃李满天下,但他对学生从来不是简单地“给”,而是要学生刻苦地“学”。他对学生和下属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大家不仅要做好临床治疗,还要懂得“病床艺术”,真诚、博爱地对待每一个前来就医的患者,让患者对医生有信心、有敬意。他常说:“一个人民的好医生不但要为患者治好病,还要成为患者在病中和病后的健康保障和寄托。”
吴英恺当年的研究生姚崇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吴老改过的论文:“他那么忙,却一字字地给我们改论文,包括错字、标点……导师这么严谨,我们学生怎么敢松懈。”
2001年,吴英恺获得了“医德风范终身奖”。他执意将中国医学基金会2万元奖金,奖励给临床一线的优秀青年医师。他多次对医护人员讲:“无德不成医。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中国医生的医德医风,爱护我们的荣誉。以德治国,坚持为人民服务,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地发展。”
为激励青年医务工作者,北京安贞医院在吴老的提议下设立了“吴英恺青年医疗科研基金奖”,吴老曾多次拿出自己珍藏的手表等作为奖品。
1991年第一届吴英恺科研基金颁奖
2012年1月5日,北京吴英恺医学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旨在筹集资金,奖励和支持优秀的预防、临床、科研医务工作者,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科普宣教等活动的开展。如今,基金会选派了一批批优秀青年医务工作者前往世界各地进行访问交流。
在北京安贞医院的吴英恺展厅里,至今还保存着吴英恺生前的日常工作、生活用品。一件件珍贵的物品,折射出这位杰出医学科学家近一个世纪的人生足迹。
办公桌上的日历记满了他每天的工作安排;他的手术记录干净、工整,从1934年他做第一例手术开始便亲自记录、打字并保存;望远镜是他为了能仔细观摩同行们手术准备的;外文打字机是建院初期他从家里搬到医院办公室用的……如此医术精湛的医学大家,日常生活却非常简朴。各种生活用品反复使用多年也不肯轻易更换。一双布鞋一穿就是好几年,一个沙发用了整整半个世纪,一个茶杯盖子坏了,就再配个盖子继续使用,每份通知、信函他都会留起来,用背面起草文章,一本活页笔记本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用到他去世……
1996年6月18日吴英恺院士陪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参观“吴英恺院士学医、行医、传医七十年”展览
1996年6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吴英恺院士学医、行医、传医七十年展》的部分展览题词
展品中最让人动容的就是吴英恺的那份遗嘱。2001年9月30日,吴英恺“后事先办”,立下遗嘱:“我已91岁,生命即将到尽头,后事必须从简。倘如发现不治之症,不必积极治疗,尽量减少痛苦,让我自然归去。死后作病理解剖,与病历对照,有教学作用的标本由病理科保存。请安贞医院联系火化,不保留骨灰,不化妆,不举行告别仪式,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
在吴英恺去世后的第六天,按照他的遗愿,北京安贞医院没有为老院长举行追悼会,只是打算在一个小范围内与他告别。然而,那天不约而同来为吴英恺送行的却有上千人。8名年轻的心外科医师抬着老院长的灵柩,从他生前最想看的心外大楼前将他送上灵车。
这位把一生都奉献给祖国医学发展和大众健康的世纪名医,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把自己的心脏留给了北京安贞医院,留给了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医学事业。
2003年11月19日我院职工送别吴英恺老院长,8名心脏外科青年医师抬着吴英恺老院长的灵柩
2004年11月12日组织召开“公勤严廉,永惠安贞”吴英恺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会
2010年4月28日召开纪念吴英恺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何鲁丽、北京安贞医院张兆光院长共同为吴英恺院士塑像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