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贞医院

二、律序心“安” “贞”心守望

发布时间:2024-03-27 12:23:29
浏览次数:

心律失常中心

一、科室简介

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聚焦于各类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涵盖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等疾病。中心先后由马长生教授、龙德勇教授担任主任,下设三个病区,分别由马长生、龙德勇、王云龙教授任病区主任,桑才华汤日波、方东平教授为病区副主任。此外,儿童心律失常团队作为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由心律失常中心协助管理。目前,中心有近150张病床和7间专用电生理导管室,配备了20余套国内外最先进的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中心汇聚了20多名核心专家术者和6名教授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均为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多名核心专家术者的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手术量及技术难度居国内前列。

二、历任主任

马长生2021年至2024年2月  任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龙德勇2024年2月至今  任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心律失常中心一区
马长生2022年10月至今  任心律失常中心一病区主任
心律失常中心二区
龙德勇2022年10月至今  任心律失常中心二病区主任
心律失常中心三区
王云龙2022年10月至今  任心律失常中心三病区主任

三、历史沿革

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3年10月成立的心内科,心律失常中心的发展离不开北京安贞医院的早期创立者及专业开拓者。陈湛教授是心内科第一任科主任。在陈湛主任、吴学思主任、张金荣主任、张英川主任的先后领导和支持下,心律失常专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成为早期能独立开展射频消融手术的单位之一。

1992年,心内科增设二病房,由时任心内科副主任的吴学思教授负责主持工作。同期,马长生教授开展了国内第一例房颤导管消融手术。1998年,张英川教授任心内科二病房副主任;2002年,马长生教授担任心内科副主任,并于2004年出任心内科二病房主任。其间,在马长生主任的带领下,心律失常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房颤导管消融手术。从此,心律失常团队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心律失常专业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内的“塔尖”团队。作为国内心脏介入治疗的先驱之一,尤其在心律失常领域的杰出贡献,马长生教授曾三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曾获得“吴杨奖”并在2015年当选“北京学者”,充分代表了社会与同行对马长生教授在学科领域的最佳临床实践、应用转化研究、发明创造及教育培训等方面突出贡献的认可,他即将接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小慧教授、董建增教授先后担任心内科二病房副主任,协同马长生主任工作。

2013年,医院成立心脏中心,马长生教授担任主任。2016年,基于心内科二病房,成立了房颤中心,增设房颤特需病房,马长生教授同时担任房颤中心主任。其间,团队率先提出了用于治疗慢性持续性房颤的消融策略,并被欧美指南引用, 被推广至国内100余个中心并得到国外同行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认可,多次在地区、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进行手术转播;率先在国内独立开展干性心包穿刺用于心外膜室速消融,目前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心。2021年之前,心律失常专业的医生分布在医院不同的病区,为医院心脏电生理学科的发展辛勤耕耘、踔厉奋发。自2021年起,医院响应新时期医疗卫生发展需求,深化学科布局调整,成立了心律失常中心,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心脏电生理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中心由马长生教授兼任主任,龙德勇教授担任执行副主任。心律失常中心下设有三个病区,分别由马长生教授、龙德勇教授、王云龙教授任病区主任。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我院在心律失常治疗及研究领域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将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病学科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024年2月起,龙德勇教授接过马长生教授接力棒,出任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四、发展现状

【医疗】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在过去三年中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发展。2023年度,中心完成15 000例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手术,半数病例为复杂心律失常或合并心衰的心律失常,成为全球临床规模最大的心律失常治疗中心。中心的全体专家学者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引领我国在复杂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进步。中心建立并推广了独具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技术规范,推动了我国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开创了我国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事业,并引领其发展至国际一流水平,建立了双侧环肺静脉消融及左心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2C3L)和联合酒精消融的强化2C3L治疗术式,显著提高了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成功率,成为国内外主流术式;创立了基于超声的零射线导管消融术式(WiFo,without fluoroscopy),有效降低了患者和医生的放射损伤风险,已成为目前国内电生理导管室的主流解决方案;优化了干性心包穿刺方法,提升了心外膜室速治疗的安全性;发现了心律失常亚型,并被教科书引用。作为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一部分,中心积极参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深化医疗技术下沉,10多年来协助国内20多个省市、300多家医院开展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手术,培育了逾千名学术骨干和独立术者,为我国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心作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的创新团队,牵头组建了我国和北京市的协同研究网络体系,为开展心律失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专注于复杂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和临床与转化研究,注重医工结合,已在心律失常专业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被国内外指南及教科书广泛引用。此外,中心参与研发了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律失常治疗设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彰显了中心在国内外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当前,心律失常中心聚焦于慢性房颤、病理性室速、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等复杂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及研究,成为国内心律失常治疗的领军力量,守卫着人民群众心脏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教学】心律失常中心坚持以高标准培养医学人才为根本任务,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育体系。中心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的临床教学与科研活动,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与国内外医学院校的紧密合作,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机会和科研指导,致力于培育新一代心律失常专业人才,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科研】在“十二五”至“十四五”规划期间,心律失常中心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承担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展现了科研实力。中心累计承担了114项纵向科研项目及课题,其中包括64项国家级项目。这些国家级项目及课题包括4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15项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以及教育部的相关课题。此外,中心还承担了50项省部级及以下科研项目,涵盖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北京市科委)项目19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7项,以及北京市卫生局、医管局等其他项目17项。在各类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心律失常中心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累计发表300余篇科研论文,其中部分重大研究成果发表在Circula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等国际顶级心脏病学期刊,以及心律失常领域的权威期刊Europace、Heart Rhythm、JACC: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Circulation: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中心的研究团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多次在全球重要学术会议上进行手术演示和学术报告,分享中国在心律失常治疗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为推动国际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建立了国内质量最高、规模最大且极具代表性的房颤专病队列——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Chinese Atrial fibrillation Registry,CAFR)。目前在国内31家医院共纳入了近3万例房颤患者,为国内心房颤动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专业的随访团队负责收集这些患者的详细临床信息,并已收集超过12 000例血液样本。基于CAFR数据库,心律失常中心的科研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近40篇基于该数据库的科研论文,已被多个国际心脏病学指南引用,并对指南的推荐级别产生了影响。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心房颤动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通过这一系列研究,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在国内外心房颤动研究领域树立了标杆,为推动相关医学领域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护理】心律失常中心的护理团队是医疗服务的重要支撑,本着“患者至上,服务优先”的原则,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中心对护理团队进行严格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强调护理工作的人文关怀和精细化管理,确保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温馨的护理服务。通过这些措施,中心有效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文化建设】心律失常中心秉承“科学治疗、人文关怀、创新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和谐的医患环境和团队文化。中心通过定期组织医学讲座、健康教育活动等,普及医学知识,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同时,中心注重医德医风的培育和医疗队伍的精神建设,致力于形成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医疗团队,为提升医院整体文化素质和服务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五、发展愿景

总体愿景:致力于将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心律失常治疗与研究中心。

临床方面:中心将重点构建治疗复杂心律失常的大型临床团队。坚持“质量为先,规模为辅”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继续强化对各类高危心律失常的救治能力,打造急诊心律失常快速救治网络,建立“一小时救治圈”和绿色通道,全面提升急救服务效率和质量。

科研方面:中心将以复杂心律失常为主要研究方向,加强创新型科研项目的开展,深入探究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在已有队列研究的基础上,建设新型心律失常专病队列,研究国人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的干预靶点,改进治疗工具。此外,中心将协同国内同行,积极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贡献心律失常管理的中国方案,促进全球心血管病学心律失常管理指南的更新。

医工结合方面:中心将致力于研发创新的心律失常检测和治疗设备,研发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新标测系统及能量系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中心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心律失常诊疗中的应用,推动智能化医疗的发展,基于临床工作建立数字模型及诊疗模型,实现心律失常风险的早期预警、长期健康管理及个体化治疗。

教育培训方面:中心将着力构建一流的教学和技术培训体系,作为区域医疗输出中心,继续为国家总体健康战略贡献力量。中心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促进医学文化交流,力争成为东南亚及周边国家的医疗培训基地。

撰稿人:夏时俊  刘畅  李巧元  龙德勇

上一篇: 一、千川汇海阔 风正好扬帆

下一篇: 三、“贞”心所至 金石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