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权威杂志JAMA Neurology(IF:29.0)在线全文发表了ANGEL-ASPECT研究亚组分析结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疾病中心霍晓川主任团队基于大核心梗死取栓数据的两大影像入组标准——基线的ASPECTS评分和梗死核心体积,探索了不同影像筛选情况下血管内治疗的预后,为临床实践大核心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实现良好预后提供了影像筛选方案的依据。
本文通讯作者为北京安贞医院神经疾病中心霍晓川主任和天坛医院的缪中荣教授,北京安贞医院神经疾病中心的郭旭副主任医师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01
通讯作者霍晓川对本文的解读
● ANGEL-ASPECT研究的影像纳入标准结合了平扫CT的APECTS评分和灌注影像的梗死核心,具体为:
NCCT-ASPECTS 3-5
ASPECTS<3:core 70-100cc
ASPECTS>5(>6h): core 70-100cc
实际入组的人群只有前两种影像的情况。
● 在纳入的患者中,存在ASPECTS和梗死核心体积两种影像之间mismatch的情况。可以将患者分为3个部分即:
• 存在mismatch的患者:ASPECTS 3-5但梗死核心小于70cc的患者(ASPECTS高但梗死核心相对小);
• ASPECTS与梗死核心相匹配的患者:ASPECTS 3-5且梗死核心>70cc;
• ASPECTS 0-2的患者。
评估以上3组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的疗效是否有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来进一步精准的筛选能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更大的大核心梗死患者。
● 虽然统计分析显示,由于没有发现有交互作用,所以不能说EVT的疗效在这3组的患者有差异。但是当我们具体研究每个分组时,可以发现在存在mismatch的患者(ASPECTS 3-5但梗死核心小于70cc)血管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最好,ASPECTS 3-5且梗死核心>70cc的患者血管内的疗效次之,在ASPECTS 0-2的患者中血管内治疗后疗效最差。
目前国际上在该领域探索的研究陆续得到结果,霍晓川主任与国际上该领域研究者持续沟通,期待国际多个项目的荟萃分析后的亚组结果能够为大核心梗死取栓提供更多的临床选择思路。
/// 02
共同通讯作者
霍晓川 主任
• 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
• 北京安贞医院 神经疾病中心 执行主任
•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委会 委员
•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青年医师奖
• 《中国卒中杂志》编委,审稿专家
• 《Stroke》、《SVN》等杂志审稿专家
• 执笔《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等多个专家共识、指南及教材。
•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EJM》、《JAMA Neurology》、《JNS》、《SVN》、《JNIS》、《SVIN》等杂志发表SCI文章30余篇,影响因子300+。
• 从事神经介入治疗16年,每年独立完成手术量800台+。
共同第一作者
郭旭 副主任医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缪中荣教授。
• 专业方向: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内大血管闭塞取栓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及弓上血管狭窄的诊断及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等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治,脑心共患疾病、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筛查及神经介入治疗。
• 现任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及青年委员会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经桡动脉介入协作组副组长。《Frontiers in Neurology》杂志审稿专家,在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慢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等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NIS、SVN、《Frontiers in Neurology》等杂志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并以副主编身份撰写《青年缺血性卒中诊治》专著1册,协编专著4册。现任神经介入在线旭日东升专栏主编。
• 参与研究课题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