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贞记忆·吴英恺 | 医之大者 矢志报国
吴英恺院士开创了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学和心血管流行病学,一生主持创建三家医院、两个研究所,五个胸心外科;他用20年时间向世界宣布了一项全球最大心血管协作研究项目——“莫尼卡计划”,让中国站到了心血管病防治的世界舞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将心脏献给了情系一生的医学事业,继续用“心”护佑苍生。
北京安贞医院第一任院长吴英恺
公勤严廉 永惠安贞
第一篇
医之大者矢志报国
作为一代名医,他少年立志,学医救人。在北京协和医院实习时,他刻苦努力,任主治医师时技术已出类拔萃,手术死亡率在同级医师中最低。1940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吴英恺作为第一术者,在协和医院主刀完成了中国外科史上首例食管癌切除术,仅比美国首例同类手术晚了两年。在美国进修期间,他在医院改进了无菌操作,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和同事创造了120例胸廓成形术无一例化脓感染的手术成绩。在40年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在吴英恺去之前,这所医院的手术感染率是12%。不仅如此,他还和全院的医护人员还有患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每天早晚两次巡视病人,开方换药都亲自动手,赢得了病人的爱戴。他在所在的郭霍医院有百余名病人一起凑钱送了他一块手表,还在手表的背面用英文刻上了一行小字:“郭霍医院病人献给吴英恺医师”。
吴英恺(左三)医学院毕业全班合影
1941年-1943年吴英恺在美国进修时
做胸外科手术
当大家都认为这位来自中国的医生肯定前途无量时,吴英恺却在两年后突然向导师提出回国的请求。1943年,国内抗日高潮迭起,久居国外的吴英恺深深感到不安,他曾饱尝过旧中国落后挨打滋味,此时满心热切盼望着回国效力。
他对热情挽留他的导师葛兰姆教授说:“我很感激您的好意,但是当自己的国家遭受别国侵略的时刻,国内迫切需要像我这样的人,我又怎么能久居国外?”临行前,他还将身上仅剩的百元钱用在访问美国的几所有名的医院上,以便学到更多的知识、技术和经验。1943年8月,吴英恺启程回国,并且带回了许多著名专家赠送给他的论文单行本,还有美国医药援华会资助1500美金购买的医疗设备及手术器械,仔细整理打包,哪怕行李限重,也想办法切去文稿空白边缘,悉数带回。那时只有海运,又因为战争要绕道印度才能到达抗日的后方,路途艰辛困苦。但吴英恺心意已定,绝不回头。他冒着生命危险,横穿大西洋、印度洋,跋涉万里,辗转两个月回到祖国怀抱。
那时的中国,医生们提到开胸手术无异于天方夜谭,而吴英恺回国后带着国际先进的技术,在重庆创建了国内一流的胸外科。那时医院条件简陋,没有血库,不断停电,冬天手术室甚至还要以炭火取暖,吴英恺因此患上了类风湿脊柱炎。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相继完成第一例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第一例缩窄性心包炎切除术,救治了很多重大疑难的胸心外科疾病患者,开创了我国心胸外科的先河。
1951年,吴英恺被任命为协和医院外科主任,成为协和医院建院以来第一位中国籍的外科主任。1955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他主持创办了全军也是全国第一所胸科医院。1958年,他主持创办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961年,他创建了心血管病研究所。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他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防治研究室。1981年组建了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1984年创办北京安贞医院……吴英恺这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大家,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医院管理者,在中国现代医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1年吴英恺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主任教授
1984年4月14日北京安贞医院建院,院长吴英恺、党委书记王登弟向卫生部顾问马海德汇报医院发展愿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