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申报八天获批 我院建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
1月28日北京市医管中心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市属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通知。我院检验科立即着手开展核酸检测准备工作。当日即制定出本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方案和细则。
接到通知第二天检验科协同采购中心、院感办、疾控处、研究所、总务处、药事部、医务处等相关部门共同讨论核酸检测实施方案,制定完善各部门职责,高效实施实验室筹备工作。
1月30日,首选方案(发热门诊实验室)和后备方案(研究所2楼实验室)同时启动,清退实验室杂物,检测安全柜,安装相关设备,在检验科及研究所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两处实验室均在24h内完成了实验室硬件、软件、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个体防护、样本运送等实验室相关筹备工作。
1月31日,北京市卫健委专家组莅临我院,对两个实验室督导验收。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实际工作推演,专家们就防护服穿戴、样本运送接收、实验室检测流程、实验室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防护用品脱离等各个环节,提出了以生物安全为第一原则的多条改进方案,并建议以发热门诊为首选实验室,将污染区局限在发热门诊内。
2月1日,根据专家组意见,完成实验室整改。并依据北京市下发试剂盒,设置收费和检验医嘱套,感染科、院感办、总务处完成个体防护装备、人员食宿等具体工作落实。医院向市卫健委发出资质审批申请。
2月2日,信息中心完成发热门诊实验室LIS系统对接,完成血常规、尿常规、甲乙流等常规检测实验测试,对检验医嘱套进行现场核酸检测试验。同时,完成各项文件编发准备以及核酸检测资质人员调度排岗。
2月5日下午3时许,资质申请得到上级部门批复,我院被正式列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单位,检验科发热门诊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正式成立。当天下午4时,即开展3名新冠疑似患者、1名疑似感染新冠的医务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5名即将进入实验室一线工作的检验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备比检测。并于当晚得出全部检测结果,正式发出第一批检验报告。 实验室建立初期,每天可以完成64份样本的检测。随着门诊和住院常规诊疗工作的开展,临床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需求越来越大,至4月中旬,每日最高检测量已超过250份。(文/检验科 刘双 图/检验科 栾海霞)
门诊护士站好疫情防控第一岗
春节本是中华民族喜庆欢乐的节日,但疫情让北京的大街异常宁静。北风裹挟着浓浓的寒气,似乎在告诫人们不宜出门,而医院的“战疫”却注定让人难以平静!
2020年1月24日大年除夕,护理部接到院里指示:预检分诊体温测量工作前移,守住进入医院的第一道防线。护理部将该项工作交给了健康管理中心、接诊室、注射室护士完成。李桂英、宋晓华、程德梅护士长紧急到院,一起协商人员排班;现场勘察,确定人员进出顺序、工作流程及消毒流程;准备体温枪及防护口罩、帽子。没有隔离衣和防护面屏、护目镜,李桂英护士长到处“化缘”,终于在口腔科借到12枚使用过的旧面屏,浸泡消毒后完成基本防护准备。
严把医院入口第一关
1月25日大年初一这天起,健康管理中心、接诊室、注射室所有护士放弃节日休假,承担起急诊、门诊、综合楼B座、综合楼A座、心外大楼几处预检分诊岗体温检测工作。“请测体温”“您哪儿不舒服?”“您去过疫区吗?”,冬末春初的北京,是一年中风最大的时候,护士们每天站在风口上,测温,解答,引导,计次,一次次重复,不厌其烦。一旦发现发热人员或有流行病史患者,立刻将患者护送到发热门诊。
从日出到日落,从黑夜至黎明,凛冽寒风中,说得口干舌燥,站得腰酸背痛,但大家不会错过一个进医院的人,绝不放过一个发热人员。每天需检测超过6000人次,她们用辛勤的劳动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守护患者和职工的生命安全。
“老护士”是门诊感控的守护神
新的一天开始了,护士长李桂英又一次门诊巡查。透过护目镜看到呼吸科门诊老护士马海英浮肿的面孔,既心疼又担心。
呼吸科是疫情防控的重点科室,容易出现隐匿性的病人。从疫情防控至今,呼吸科门诊护士已向发热门诊转运了40多名患者,其中就有疑似患者。站在高风险岗位,老护士们没有退缩,她们大都有抗击非典的经验,并且有专业知识,胆大心细。每天一丝不苟的“密切”接待患者,测体温、做流调,耐心服务。
环境和物品消毒,垃圾清运处理,也是老护士们的重点工作。每天下午医生诊疗结束,她们开始消毒当天用过的护目镜,浸泡、清洗、晾干,完成各诊室紫外线照射消毒,为第二天出诊的医生们做好准备。老护士们就像是各科室门诊的“家长”,管好这个家,守护好这个家。
实现门诊流调全覆盖
2月22日,按照防控整体要求,我院要实现就诊患者及家属流行病学调查全覆盖。当时,医院挂号系统还不能实现线上调查功能,只有通过手工填表的方法完成。接到任务后,门诊分诊第一时间部署任务。现场办公发现,患者坐在椅子上填写流调表非常不方便,从心外病房借到37个床旁餐桌送到门诊各楼层分诊处。餐桌高度合适,又可以移动,可以控制填表患者之间的距离,也便于分诊护士教育指导。在护理部指挥下全体门诊护士、各科室支援护士齐上阵,克服困难,实现了流调全员覆盖 。
在这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攻坚战中,我院门诊护士站在防控前沿,担起了站好第一道岗,把好第一道关的重任,没有漏掉一例发热病人,同时也做到医务人员岗位零感染。(文/护理部 李桂英、体检中心 宋晓华)
从隔离病房转战小汤山医院
3月18日下午正在出门诊,人事处马老师打来电话:“潘大夫,把表格填一下,现在。”我一脸懵的打开微信,发现自己已被拉到“外派小汤山医疗队”群里。我不意外,也有心理准备。2月初,医院紧急组建隔离病房的时候,我就参与了一线工作。现在要加入外派小汤山医疗队,保卫大北京,想想又激动又担心。作为一名党员,能在危难时刻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是多么有意义的事!但女儿今年小升初,心里又不免牵挂。
一晚上没睡好,手机没敢静音,随时待命。早上一睁眼,看到群里已经给出第一批队员名单,7:50医院集合。仔细看了看没有我。老贾准备去学校开会,“老婆,今天不走吧,你最爱吃火锅了,咱们晚上吃火锅吧!”老贾刚出门,第二批人员名单就出来了,要求10:00医院集合,我赶快收拾东西,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医院。快到医院时出租车里响起了“祝你平安”的歌声,不禁被歌词打动,泪水在眼圈里打转。去往小汤山的路上魏院长、周院长一路上殷殷嘱托,做好防护,做好工作。
上岗的第二天,我所在的战备区病房开始收治工作,我担任3-4栋医疗小组组长,带领6名组员在米玉红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3月22日是战备区的第一个不眠之夜。从下午接班开始,陆陆续续接诊62名旅客,从流行病学史、航班号、座位号、国内联系人开始,到症状、体征、需求都要详细询问。旅客大部分是留学生,年纪小的才十几岁,他们之中有的转机4次才回到祖国,又在机场滞留了十几个小时,还能耐心礼貌地接受我们的问诊也很不容易。所以在询问病史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安慰、告诉他们不要担心,有什么不舒服随时跟医护联系。
3月27日小汤山第二临时党支部成立了。很多同志在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今天第一和第二临时党支部联合召开了支委会,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我们一定坚定信念,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4月9日,党办、院办、工会、护理部几位主任代表医院来看望大家,见到家里人格外亲切,十分温暖。没多久,我就收到老贾发来的照片。他说,“刚才在家属群里看到了医院慰问的照片,医院很关心你们,看见你在那边很好,我就放心了,你踏踏实实工作,我会照顾好孩子”。
4月11日得到通知,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员可以休整了,有些同志还将继续留守。我见到了同样来自风湿免疫科的护士曹冬梅,因为在不同的病区各自忙碌,我们在医院极少碰面。她说在前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鼓励她加油好好干。在这里,我认识了来自不同医院的战友,结下了特殊的革命友情,这份战时的情谊将永远珍藏在我心里。
“变,是小汤山医院永远不变的主题。” 为了对抗疫情,工作随时可能调整,我们也随时有可能被召回,我们时刻准备着! (文/风湿免疫科 潘丽丽)
你们抢救病人 我们保护你们
从1月下旬起,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打好疫情阻击战,充分的物资保障是基础。疫情爆发正值春节假期,新冠病毒的迅速传播为工作带来重重困难。在肆虐的病毒面前,医学工程处全力应对,与其他科室形成合力,共同铸就防控疫情的坚实堡垒。自此,医学工程处不分白天黑夜,无论假期节日,紧张忙碌,动用一切能动用的资源,想尽一切办法,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一线人员有充足的、安全的保障物资。
为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医学工程处的很多同事毅然放弃休假,连续奋战,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前线。1月23日,仅用半天时间就组建完成应急物资综合备战库,保障了春节假期期间所有奋战在抗击新冠病毒一线医护人员们的防护需要,同时为医院援鄂医疗队提供了有力支持。
积极应对物资紧张的局面,全力筹措采购应急物资,从N95口罩到防护服、从防护面屏到手术隔离衣,在采购名录里逐个联系、仔细搜索,不放过每一个能够买到防护物资的机会。做好物资的科学管理,认真记录调拨物资从接收到使用的各个环节。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进入常态化阶段,医学工程处将继续与临床一线并肩作战,为临床保驾护航,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抗击新冠病毒的艰难战役! (图文/医学工程处 彭垚、刘晓竹)
万里之外的牵挂
“现在就希望国内一切安好,相信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一定会过去的。”面对这次的疫情,这是来自一位身处海外的华人最真诚的祝福,朴实而温暖,令人动容。肆虐的疫情来得猝不及防,但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在异国他乡,不是医生护士,工作甚至和医疗无关,他们心系祖国,竭尽所能,表达着对祖国的牵挂。
38岁的刘先生2013年在安贞医院做了射频消融手术,和安贞结下情缘。刘先生在德国留学工作了19年,现在是一家德国公司的部门主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国内医用防护物资短缺,第一时间发动部门所有员工,走遍了德国当地所有超市,找到了23000多只医用口罩,以捐赠的形式寄回中国,面对比平时翻了几番的运费,他说:“咱们就别提钱了,提钱就俗了。”
刘先生的父亲是1997年抗洪救灾时候的一线记者,所以他特别能理解一线医务工作者防护物资短缺有多着急,提到妻子,他表示爱人也特别支持他,“我们养家糊口也是靠中国工厂生产,我知道这些口罩不算多,就是想尽点绵薄之力。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现在是有钱买不到,如果市面上还有,我还会买,钱没了以后还能再挣,但是不干这事儿我心里不舒服。”有点愤青儿,有点可爱。
疫情爆发以来,每天看着确诊、疑似、死亡的数字不断攀升,我们焦虑又恐慌,看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们全副武装,夜以继日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我们敬佩、感恩,每每看到网络上的宣传视频,都会不经意间泪流满面。但还有更多的像刘先生这样可爱的人,他们站在我们身后,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只是尽自己所能,默默付出,雪中送炭,给我们惊喜和感动,温暖人心。英雄不在高高的山上,他们就在人群中,或者选择奔向人群。我们不需要焦虑和恐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不只是一句口号,因为祖国人民一直和我们站在一起,没有人是孤军奋战。阳光总在风雨后,严冬已过,让我们携手前行,静候春风十里,四月花开。(文/宣传中心 刘欣妍)
辗转四个国家的500套防护服
1 月 26 日大年初四的晚上,海外的QIANJIANG-KEEWAY(EUROPE)ZRT 和 CYOU 西游出行(中国)两家公司的部分华人员工建了个新的微信群“抗击冠状病毒肺炎物资捐赠工作小组”。自从得知国内出现新冠疫情,全国多地特别是在湖北武汉的医务人员缺少防护物资后,大伙儿觉得虽身在国外,但为祖国分忧,为同胞尽力,责无旁贷。群主迅速分工,各显其能,整合资源,搜集信息,分批发货,开启了随后 20 个日日夜夜的海内外联合行动。
了解国内各地医院需求、搞清楚医用防护物资标准、寻找采购途径、联系运输渠道、对接国内接受捐赠机构,这些事务如果放在以往或许并非难事,但在疫情期间,货源十分紧缺,价格上涨,海内外部分运输航班取消,一切都充满未知,随时会有变数,为这次善举带来了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
群主王璟煜是我院ICU副主任刘楠的朋友,他了解到了安贞医院既有外派医疗队,同时还承担发热门诊工作,设有隔离病房,急需防护服,王先生通过刘主任和医学工程处仔细核对了相关标准,在发往湖北、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的 20 几家医院的第四批14000 套防护服中,特定点捐赠北京安贞医院500套防护服。
这批物资分别从意大利、匈牙利两地集中运到比利时,原定发往温州,后因捐赠物资免税清关问题,重新联系其它航空公司拟从比利时改道芬兰运往上海浦东机场,却终因多个不确定因素未果,最后境内外员工通过反复沟通协商,包机中外运公司将物资运往浙江萧山机场。一波三折,起飞当天比利时遭遇暴风雨,航班延误了3天才飞往国内。而彼时国内协助至机场负责清关、提货及分发物资的志愿者小团队因航空运输方案的变化已经应急更换了两拨人员。
2月21日北京安贞医院接收到爱心捐赠500套防护服,缓解了防护服短缺的压力,更让一线医务人员感到温暖,获得感动。500套防护服背后是华人同胞付出的汗水、泪水,是他们为同胞的担忧,为物资的焦急。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两家公司从海外共采购了四批物资,包括11万只口罩、5000只防护镜、16850套防护服、430只防护面屏,总价值约858800元人民币,全部运抵国内。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这个春天,虽然来得缓慢,却会如约而至。且比之从前任何一个春天,更加令人期待,温暖有情。(文/宣传中心 尹妍)
老兵董跃生的安贞情
2月7日北京安贞医院医学工程处副处长骆希青微信里收到一位陌生人的留言:我是安贞医院的患者董跃生。
68岁的董老曾经是一名军人,一名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参加过69年珍宝岛战役,在79年中越反击战中任指导员,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从来冲在前边,没有掉过链子。这次,举国抗“疫”,董老先生从电视新闻中得知,北京安贞医院派出了援武汉医疗队,奔赴疫情最前线救助患者,作为一名老兵,他琢磨着一定要为前线的“战士们”做点什么。于是董老加上骆处长的微信,要捐款。
由于医院不能直接接受个人捐款,董老想方设法,反复与骆处核对防护用品医用型号标准,终于,将160套防护服送达安贞抗“疫”前线。
董老在捐赠物品箱中附了一纸留言说:“我是你们医院的一名患者,也是50年党龄的老战士,看到电视上安贞医院医疗队支援武汉的画面深有感触。几十年来,我就诊过北京定点医院七八家,安贞医院的医风医德和技术水平最好最高。你们的医生在我心目中形象最佳。我在你们医院多次住过院,安贞救过我的命!2019年11月安贞又成功的为我老战友移植心脏。在这疫情肆虐之际,你们又为了百姓,冲在第一线。为了表达心意我向安贞医院捐献这些物资,慰问你们这些可爱的医生们——董跃生”。
这名曾为国家建设和和平作出贡献的老兵,退休后也没有懈怠。老兵爱车,董老带领一批80后、90后年轻人创办了一体化车模店,致力于收藏经营汽车模型。他将部分经营收益用在了救灾济困上,从汶川地震、湖南雪灾、资助贫困孩子入学到这次抗击新冠疫情。
近几年董老的心脏不太好,辗转多家医院后来到北京安贞医院就医,是安贞的治疗让他吃了定心丸。年前董老的老战友刘老先生也在安贞做了心脏移植。现在这两位老战友经常聊起住院期间各位医生、护士对他们精心照顾和帮助,成了安贞的忠实粉丝。
“国难当头,作为老人我想多尽一份力!”董跃生先生用行动诠释医患真情。而当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病人满怀感激之情回报医务人员时,无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文/宣传中心 尹妍)
晚上我和小弟弟家中战“疫”
我们画了山,画了雪,画了树,
我们在画的中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心”
弟弟说是红心,
我说是爱心,
奶奶说是忠心,
爷爷说是恒心,
妈妈说是真心。
让我们向所有真心英雄致敬!
3月19日,心内六科A区闫石芳前往小汤山医院参加抗疫一线工作。期间,家人给了她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二年级的大宝梓洋用多篇图文结合的形式表达了他对妈妈、对医务人员的敬爱,对祖国的热爱。本报刊出其中的《致敬》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