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起时:
1、家长和孩子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自测体温,如果出现发热(≥37.3℃)、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不要上学,视病情就医或居家观察,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2、准备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免洗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一次性手套、纸巾等,学会正确使用。
二、上/放学途中:
1、要坚持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避让不必要外出活动。
2、住所距学校较近,建议步行或骑行(十二周岁以下学生不要单独在马路上骑车)。尽量避开人群,不在人多处逗留。
3、住所距学校较远,优先选择私家车出行。提前与家长约好接送时间地点,不在校门口聚集。
4、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全程佩戴口罩,有序乘车。避免与咳嗽、打喷嚏的人面对面就坐,乘车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口、眼、鼻等。减少不必要的交流,不在乘坐过程中进食或饮水。
5、接触公共物品后,立刻用免洗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手。如果无法做到手清洁,可佩带一次性手套,注意一次性手套不重复使用。到学校或回家后及时洗手。
三、在校期间:
1、进校间隔1米以上,排队依次进入。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如异常应听从老师安排。
2、进班后,期间如有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因病缺课的学生应将病情和就诊信息及时报告班主任。
3、在教室内应一人一桌,尽量拉开间距,做好教室通风。
4、课间适当、适度活动,杜绝追逐打闹,不串座、不串班。就近、有序如厕,避免拥挤,如厕前后正确洗手。
5、到餐厅就餐,应排队,用餐时与同学保持1米以上距离。不和他人公用餐具、杯子和食物。
6、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四、回家后:
1、进门后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2、取下口罩,放置在通风良好处。如需更换,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3、对文具、钥匙、公交卡等频繁触摸的物品可用75%的酒精擦拭。
下一篇: 降级后,外出就餐健康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