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贞医院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就医指南 > 正文

健康知识

饮食 检测 防护 这样做最有效!

来源:疾控科普
浏览次数:

1、  在新的疫情下,公众如何做好日常防护?

答:

(1)       尽量避免到中高风险地区,并尽量避免聚会、聚餐和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如果有中高风险地区暴露史,要主动向当地社区报告有关情况。

(2)       做好个人防护,主动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室内活动时,可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外出就医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口罩。

(3)       保持手卫生,讲究咳嗽礼仪。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等)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4)       积极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建议早晚测量体温各一次,若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5)       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居室保持清洁,勤开窗,经常通风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2、  核酸阳性、无症状、确诊都是啥关系?

答:新冠肺炎病毒的核酸检测是目前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最主要方法,如果核酸检测结果呈现阳性,表明其为感染者。

如果感染者中出现咳嗽、发热、乏力等临床表现,将其作为确诊病例,或者有的感染者并没有出现自我感知的临床表现,但是通过肺部CT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有病变,这些感染者也作为确诊病例。

感染者若没有出现症状,也没有影像学变化,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都要进行集中管理,其密接者都要进行医学观察。

3、  当前疫情下,关于饮食安全有什么建议?

答:目前,未发现新冠病毒可经消化道感染的证据。现有研究显示,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公众应注意日常手卫生,餐前便后洗手,降低通过接触传播的风险。夏季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需注意日常食品卫生。在日常处理、烹饪食品时应注意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处理前后彻底洗手、生熟案板分开、食物和水彻底加热煮熟、不吃生食(刺身、沙拉等)、水果需去皮食用,使用洁净餐具,厨具可采用蒸15分钟的方式或食品级消毒剂(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消毒处理。对于外购的包装类熟食,建议自行加热后在食用。提倡分餐,使用公勺公筷。

4、  采集咽拭子标本应注意什么?

答:咽拭子需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采集。在采样现场,应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保持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到指定采样点完成采样。采样当日建议保持口腔洁净,在采样前先用生理盐水漱口,配合采样人员的动作微微仰头,并张大嘴发“啊”音或配合压舌板放松舌头,以充分暴露咽后壁。采样人员会用拭子在您的两侧扁桃体及咽后壁稍微用力来回擦拭,此时会稍有瘙痒或恶心感,属于正常生理反射。部分人在采样后,可能会有短暂的咽部不适,无需特殊处理。咽拭子采集安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5、  天气炎热,疫情反弹,口罩还必须戴吗?

答:佩戴口罩时阻断新冠病毒人际传播的重要有效措施之一。公众需按照国家下发的《公共科学戴口罩指引》、《公共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及《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的有关建议科学佩戴口罩。根据所处地区风险等级不同,对不同职业人员的佩戴口罩建议如下:

(一)   普通公众

1、  居家无需佩戴口罩。

2、  户外露天活动无人员聚集且通风良好时,可不佩戴口罩。

3、  人员密集场所: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租车等:需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办公场所、写字楼、车间、工地等人员固定的场所:在中低风险地区,如通风良好且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时,可不佩戴口罩,但建议随身携带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银行、宾馆、餐饮场所、展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健身房等公共场所:在低风险地区,如通风良好且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时,可不佩戴口罩,但建议随身携带口罩;在中高风险地区,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超市、商场、农集贸市场等:在低风险地区,如通风良好且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时,可自愿佩戴口罩;在中高风险地区,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剧场、影剧院、理发店、地下或相对封闭购物场所、网吧及乘坐厢式电梯等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二)   特定场所人员

1、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在中、低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2、  养老院、福利院、监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场所:在低风险地区,在此机构内生活的人员(老人、儿童、罪犯、患者等)可不戴口罩,外来人员、工作人员、护理人员等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中风险地区,日常无需佩戴口罩,在人员聚集或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外来人员、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其他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3、  邮政快递、进口贸易、物业管理一线工作人员: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4、  托幼机构:儿童不建议戴口罩,工作人员、保育员等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5、  学校:具备开学条件的学校,在校园内学生和授课老师可不戴口罩,运动时不戴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6、  医院就诊、探视或陪护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三)   重点人员

1、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KN95/N95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2、  居家隔离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独处时可不戴口罩。

3、  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KN95/N95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四)   职业暴露人员:按照具体工作性质和技术指南,佩戴相应防护等级口罩。


上一篇: 市场上的蔬果生鲜还安全吗 如何避免“病”从口入

下一篇: 关于新冠肺炎防控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