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学习 >> 先进典型 > 正文

先进典型

我愿化作一条连接北京与西藏的纽带

浏览次数:

我叫阴赪茜,是北京安贞医院的一名心内科医生。2017年8月,我有幸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一员,踏上祖国的雪域高原,为藏区人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藏区工作的日日夜夜,也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最闪亮、也最珍贵的宝藏。

阴赪茜.jpg

当初接到报名援藏的通知时,我正在为赴美访学做准备。对于这一突然而至的神圣使命,我从未有过片刻犹豫。进藏后,我被安排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担任心内科主任。虽然去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严重的高原反应还是让我有些始料不及。身体接连出现了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脉搏也从每分钟70多次上升到140多次……即便如此,每一次出诊、查房,只要有患者和同事在,我都会努力掩饰身体的不适。我不想给医疗队拖后腿,更想把笑容和安慰留给大家。好在经过一段时间,我的身体慢慢适应高原环境,开始投入紧张的工作。

当时,由于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导管室尚在筹建中,介入治疗技术在当地几乎是空白。这使不少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他们中不少人不得不转往内地介入治疗,这样不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还增加了医疗成本。而我作为心内科介入医生,空有劲儿没处使,只能干着急。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拉萨当地的西藏武警总队医院有完善的导管室设备,只因没有技术支持而闲置了一年多。于是灵机一动,想到了“军地合作、借鸡生蛋”的办法——一家医院出人,一家医院出设备,给两边的患者做手术。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就这样,进藏不到一个月,我就顺利开展了首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我深知,要想留下一支“撤不走的医疗队”,既要“输血”,更要“造血”。于是,我在两家医院都收了“徒弟”,每次手术都手把手带着他们进行介入治疗……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藏区患者留在了当地。

援藏期间,让我至今难忘的,是一场跨越3000公里的京藏生死大营救。那是一个冬日的周末,我接诊了一位突发胸痛的援藏教师。简单了解病情后,患者基本被排除了冠心病、肺栓塞等疾病,最后就只剩下主动脉夹层。想到这,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动脉一旦破裂,血液瞬间就会像决堤的洪水,生命垂危。

我立即安排患者进行主动脉CTA的检查,结果不幸印证了我的判断。主动脉夹层死亡率高,拉萨没有条件手术,患者只有回到北京治疗才有一线生机。

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从南京紧急调来专机运送患者。一路上,我的心始终悬在嗓子眼,非常担心飞机的颠簸会加重患者的病情。我一边用药物为患者控制心率、血压,一边密切关注着他的各项生命指标。直到飞机降落,等候在机场的救护车疾驰前往北京安贞医院。经过一夜的手术,患者终于脱离了险情。那一刻,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当时距离患者确诊已整整过去了48个小时。事后,主刀医生告诉我,病人的血管壁已经非常薄,假如再晚送来一两个小时,或者运送途中动作大一点,后果将不堪设想……所幸,这场与死神的较量,我们赢了。

援藏工作虽然只有短短一年,却让我对医生的使命有了许多全新的感悟。如今,拉萨早已成了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回京后,我继续投身于高原医学研究项目,盼着能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为藏区人民多做一些事情。

人们常说,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我愿化作一条连接北京与西藏的纽带,沉下心来,为雪域高原增一抹亮色。

下一篇: 无悔急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