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通州院区新建核医学科项目
2、项目性质:新建
3、建设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4、地理位置: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六合村,东至规划六合东路,南至京榆旧线,西至规划宋庄文化区西路,北至规划潞苑二街。
新建核医学科包括核医学科药物制备、门诊诊疗和碘病房共3个场所。
核医学科病房设置在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最北端,周围环境情况:北侧为土层(上方空地),东侧为病案室和后勤用房,南侧为核医学科门断场所,西侧为放疗科。地下为人防区域,顶部为急诊大厅候诊区域。
核医学科药物制备场所设置在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北侧区域,周围环境情况:北侧为放疗科,东侧为核医学科门诊诊疗场所,南侧为楼梯、电梯间,西侧为衰变池和土层。地下为停车场,顶部为急诊大厅诊室区域。
核医学科门诊诊疗场所设置在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北侧区域,周围环境情况:北侧为核医学科病房和放疗科,东侧为后勤用房,南侧为总配电室,西侧为药物制备场所。地下为停车场、库房、水箱间等无人员常居留场所,顶部为急诊大厅输液区。
5、建设内容:1)在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北侧区域,新建核医学科药物制备场所,使用1台16.5MeV带自屏蔽回旋加速器(属Ⅱ类射线装置)制备PET用18F、13N、11C、64Cu和68Ga等放射性药物,该场所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2)在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北侧区域,新建核医学科门诊诊疗场所,配套使用2台SPECT/CT,1台D-SPECT、1台PET/CT和1台PET/MR,使用99mTc、123I和131I核素药物开展SPECT诊断,使用18F、13N、11C、64Cu和68Ga核素药物开展PET诊断,使用131I、89Sr、223Ra和177Lu核素药物开展核医学门诊治疗,该场所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3)在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北侧区域北端,新建核医学科碘病房,仅使用131I开展甲癌治疗,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二、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对策和措施
(1) 核医学门诊诊疗场所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
1. 核医学科门诊诊疗场所实行分区管理,划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将甲功室、PET/MR设备间、PET/CT设备间、缓冲间、控制廊,以及和控制区相邻的阅片室、处置室、排烟机房、送风机房、通道作为监督区管理。其它区域,如高活室、注射室、储药间、废物间、源库、PET/CT机房、PET/CT候诊室、PET/MR机房、PET/MR候诊室、留观室、D-SPECT机房、SPECT/CT机房、碘候诊室/治疗留观室、运动负荷、SPECT候诊室、肺通气室以及患者通道作为控制区。
2. 在PET区域和SPECT区域的患者出、入口,缓冲间出入口均分别安装单向门禁系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控制区。控制区出、入口防护门上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警示无关人员不要进入或者长久停留。工作人员通过缓冲间进入高活室,防止交叉污染。
在高活室入口门外、注射室门外、候诊室门外、废物间门外、源库门外、扫描机房门外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各机房防护门上方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安装门灯连锁装置,控制室防护门关闭,警示灯自动亮起。
3. 外照射防护:核医学科控制区边界、核素操作、受检人员候诊和扫描场所外围墙体采用实体屏蔽措施,顶棚和底板为混凝土浇筑,患者进、出通道门安装铅制防护门。扫描机房患者出入口安装铅制电动防护门并具有防夹功能,观察窗安装铅玻璃。保证核医学科控制区边界外、个机房周围的辐射剂量率不大于2.5μSv/h。
4. 在PET区域高活室配备1个贮存放射性药物的铅屏蔽盒,在注射室配备1个铅屏蔽药物注射窗和1个可移动铅屏蔽注射台、2个钨合金注射防护套和2个铅制废物桶。在SPECT区域高活室内配备1个铅屏蔽药物注射窗和1个可移动铅屏蔽注射台、2个钨合金注射防护套和2个铅制废物桶,为工作人员配备至少4套铅衣。
5. 内照射的防护:PET区域和SPECT区域的高活室,分别配备1个40mmPb和10mmPb的通风橱,通风橱操作口风速不低于0.5m/s,在肺通气室设1套集气罩,废气经通风橱活性炭过滤装置和通风系统的活性炭过滤装置过滤后,由专用排风管道经管道井分别引至顶部排放。此外,在给药候诊室、留观区、PET/CT机房、SPECT/CT、PET/MRI机房、源库、废物间等其它场所均设置排气口,排风同样由专用排风管道引至建筑物顶部,经活性炭过滤后排放。
6. 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措施:注射室、高活室、扫描室、运动负荷、肺通气室、废物间、候诊室及卫生间和控制区走廊地面铺装硬质无缝 PVC 地板革,墙面装铝塑面板或或釉面砖,便于去污。
高活室和注射室放射性同位素操作台面采用易去污材料(如不锈钢板),配置托盘、吸水纸等物品。通风橱工作台面选用表面光洁、耐腐蚀、防渗漏、易去污的不锈钢材料。
工作人员进入辐射控制区,穿工作服,涉及放射性的操作佩戴乳胶手套,工作结束后,离开控制区前进行体表和相关场所的表面污染监测。
7. 放射性废水收集处置设施:核医学科高活室洗手池废水,清洁废水、应急淋浴废水,以及给药后患者专用卫生间的冲厕废水等,通过专用管道排入A类放射性废水衰变池。放射性废水排放管道路线在管道层,下方均为人员不常居留场所,PET区域放射性废水专用管道外表面采用6mm厚度的铅皮进行包裹防护。衰变池采用槽式设计,衰变池总容积不低于81m3(27m3×3个),能够满足《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核医学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通知》要求的至少暂存30天的解控要求(废水罐达到高液位并自动切换后计时)。核医学科解控排放的废水,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并详细记录“放射性废水暂存、处置管理台账”,清晰记录放射性废水的暂存、检测、解控、排放等信息。
8. 妥善收集固体放射性废物:PET药物和SPECT药物注射窗旁均设一个含20mm铅的废物桶,暂存废弃的注射器、药杯、棉棒、一次性用品等物品放入该铅制废物桶,每周星期一早上转移至废物间。核医学科SPECT区域废物间设置4个10mm铅的废物桶(容积20L),2个用来轮流贮存A类废物,2个用量轮流贮存B类废物。PET区域废物间设置2个10mm铅的废物桶(容积20L)轮流贮存A类废物。放射性固废依照《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核医学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通知》固体废物相关要求进行解控处置,并详细记录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处置管理台账,清晰记录放射性废物的暂存、检测、解控、排放等信息。在患者给药候诊室均配备废物桶(容积20L)。
9. 核医学科门诊诊疗场所设置5套通风系统,废气经管道组织,由管道井延伸至楼综合楼顶东北角并经活性炭过滤后排放。具体如下:1) SPECT区域高活室通风橱;2)SPECT场所肺通气排风罩;3)诊断场所运动负荷室、注射室、高活室、储药室、废物间、碘候诊室、肺通气室、SPECT候诊室、PET/CT候诊室、PET/MR候诊室、PET高活室和SPECT区域患者通道共用1套通风系统;4) PET区域留观室、PET/CT机房、PET/MR机房、PET/MR设备间、PET区域患者走廊、3间SPECT机房共用1套独立排风系统。上述4套通风系统的排气口在综合楼顶部东北角(距离周围高层建筑1#住院楼115m)。5)PET区域高活室通风橱独立1套通风系统(排口在2#住院楼楼顶)。
10. 核医学科储药室和源库安装防盗门、电视监控和防盗警戒系统,落实放射源和放射性药品的三级安全防范措施,在通过相关验收后使用,严防放射源或放射性药品丢失。
11. 在核医学科患者通道入口处、留观区、给药后候诊区等处拟设置视频监控系统,便于观察和管理给药患者的活动。在控制室和机房、留观区、患者候诊区等处安装对讲装置。
12. 核医学科门诊诊疗场所SPECT区域和PET区域各配置1台表面污染监测仪,核医学科公用1台X-γ剂量率仪,用于表面污染和剂量率水平的检测。
13. 全部辐射工作人员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后上岗。所有人员开展个人剂量监测。
14. 候诊室受检者座椅之间设铅屏风或者铅隔断,减少受检者后者期间的相互照射。其中SPECT 候诊室患者间设2mm铅当量铅屏风(长×高尺寸不低于1.0m×1.0m), PET候诊室患者之间设6mm铅当量的铅屏风(长×高尺寸不低于1.2m×1.2m)。
15. 部分患者因身体不便等原因需要家属陪护检查的,将告知家属近距离接触可能受到少量辐射照射的实际,请陪护人员减少近距离接触的时间或者适当增加陪护距离。
16. 在门诊诊疗场所地面设置受检者导流标志,依次为登记,注射,侯检,检查,留观,出口等。
17. 自产的正电子核素由药物制备场所和门诊诊疗场所之间的专用通道转移至PET区域高活室内使用。外购药物从地下一层东侧通道进入PET区域或SPECT区域的高活室。外单位送药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7:00和中午13:00科室病患较少的时间,以减少与送药人员的交汇。核医学科设专门人员负责在高活室内摄像头下“点对点”接收同位素,清点数量,登记放射性药品台账。
(2)核医学科药物制备场所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
1. 药物制备场所采用实体屏蔽措施,保证回旋加速器机房、放化室边界外、机房周围(四周和上方30cm处、楼下170cm处)辐射剂量率不大于2.5μSv/h
2. 在回旋加速器机房、放化室等工作场所出入口处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在加速器机房出入口门外安装回旋加速器工作状态指示灯(红、黄、绿),当回旋加速器停机时,绿灯亮;设备准备就绪可出束时,黄灯亮起;回旋加速器出束时,红灯亮起。
3. 工作场所按照控制区和监督区实行分区管理。本项目回旋加速器机房、放化室、质控室划为控制区,缓冲间、设备间、控制室为监督区。回旋加速器场所有明确的人流和物流通道。设置有缓冲间,用来更换工作服,污染监测和去污。
4. 在缓冲间内将放置1台表面污染监测仪器,供工作人员离开回旋加速器工作场所前进行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在缓冲间配备去污用品和洗消试剂,一旦发现放射性污染及时去污。
5. 在回旋加速器机房门外安装关门按钮,在门内侧附近墙上安装紧急开门按键。按下紧急开门按键,防护门可从内部打开,同时,回旋加速器停止出束。
6. 在加速器机房内每面墙及控制台上均设置1个紧急停止按钮;急停按钮一经按下,系统将无条件关闭加速器束流,停止出束。急停按钮按下后需人工手动解锁,旁边设中文说明。
7. 回旋加速器机房和放化室设置视频监视系统(无盲区),用于监视回旋加速器和放化室运行情况,并在回旋加速器开机前观察机房内是否有人员滞留。
8. 回旋加速器的启动由钥匙控制或或由授权人员从用户界面上完成(登录名和密码保护),而且需要在各项联锁系统就绪,且钥匙开关拨至闭合位置,加速器才能出束。
9. 回旋加速器场所和回旋加速器设备上设计有多道安全联锁系统,包括:①回旋加速器与其自屏蔽装置联锁。两个可移动的屏蔽块闭合到位,才能出束打靶。②防护门和设备出束系统联锁。防护门关闭,出束照射系统才能启动;照射过程中防护门打开,系统将自动停止出束。
10. 回旋加速器工作场所包括4个功能区:回旋加速器机房,放化室(药物制备和分装),质控室和控制室。拟在上述区域设置4套独立排风系统,废气通过专用排风管道引至1#住院楼顶部排放。具体为:1)回旋加速器机房1套独立排风系统;2) 放化室1套独立排风系统;3)放化室4个合成热室和2个分装热室合用1套独立排风系统(每个热室上方都设有止逆阀)。4)质检室设1套独立排风系统。上述排风系统排放的废气,经活性炭过滤后再由风机引至屋顶排放。
热室通风系统将符合正电子药物制备GMP规范,即C级洁净环境下的局部A级,房间梯度压差大于10Pa以上,换气次数大于15次/h以上。通风系统设计为独立的负压洁净C级通风系统,放射性废气不循环,100%外排。
11. 药物制备场所地面铺装硬质无缝 PVC 地板革,墙面装铝塑面板或防水易清洁涂层。放射性同位素操作台面为不锈钢材质或其它易去污材料。
12. 药物制备场所配备1台多探头固定式γ剂量率仪(测量范围0.1μSv/h-10mSv/h),在回旋加速器机房、放化室、控制室等处设探头,当探测到机房内剂量率超过设置阈值时声光报警。回旋加速器操作人员配备2台个人剂量报警仪,放化室配备1台便携式表面污染监测仪。核医学科公用1 台便携式γ剂量率仪。
13. 回旋加速器机房设置铅废物桶,用来收集更换下来活化部件或靶材料。配备1台L型屏蔽工作台和铅眼镜,用于靶箔片维护和更换。放化室设置设置废物桶,收集放射性废物。
14. 热室内设置不易破碎的废液收集瓶。回旋加速器机房内设置放射性废液收集地漏,放化室设置收集放射性废液特殊下水。
15. 合成热室正面采用70mm 铅当量的铅板和铅玻璃进行屏蔽防护,其余侧面、顶面、地面采用 60mm 的铅进行防护,观察窗位于热室模块箱正面, 其屏蔽防护等效于 70mm 的铅当量。热室所在的放化室四周墙壁均为300mm混凝土,防护门含6mmPb。拟配备4个药物运转防护罐(>40mmPb)和1台不锈钢防护转运车,用于转运放射性药物。
16. 从事回旋加速器操作人员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持证上岗。
17. 回旋加速器委托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定期维护和故障维修。在维护和维修时不可擅自解除安全联锁系统。
18. 管沟以及管道屏蔽:加速器机房与热室之间放射性核素输送管沟的上方加盖50mm厚铅砖和5mm的铁板,采用U形穿墙管沟,避免漏束情况的发生。
19. 本项目回旋加速器机房内进风口和排气口按照“对角布置、上进下排”的原则设置;进风管和排风管采用“Z”型方式从防护门上方穿出机房,机房外1m长度的排风管道采取屏蔽补偿措施(包裹6mm铅)。
20. 安装有火灾报警器,配备有灭火器材,设有应急通道。
21. 热室核素传输联锁:放射性核素在回旋加速器机房内制备完成后,在传输到热室之前,合成热室将根据程序设定,自动检测热室的门是否已经关闭,内部压力是否满足负压要求。只有这两项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放射性核素才能通过管道进行传送。
22. 机房内设置“清场按钮”,并和设备出束系统联锁。回旋加速器开机前,工作人员须进入机房进行巡视,确认没有人员滞留时,按下巡检按钮,关闭防护门,设备才能启动。
23. 回旋加速器自带冷却水系统、磁铁系统、射频系统、离子源系统、真空系统、靶系统等安全联锁,其中任何一个联锁出现问题,机器将不能开机或自动停止运行。 回旋加速器的操作系统自带靶的密封性自动检测系统,通过测试得到的束流和压力等能够及时发现靶体泄漏并停止设备运行。
24. 门禁系统。药物制备场所的二个出入口均设置门禁装置,仅该区域人员可以授权,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在场所的入口及各功能用房门上粘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3)核医学科碘病房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
(1) I-131病房设值班室、配餐间、缓冲间(卫生通过间)、I-131高活室(质控和分装)、给药室、贮存间、废物间、污洗间、单人隔离病房等。将值班室、配餐间、缓冲间(卫生通过间)和控制区相邻区域作为监督区管理,其它场所如I-131高活室、给药室、贮存间、废物间、污洗间、单人隔离病房以及患者走廊作为控制区管理。
在地面设置控制区和监督区标识。在控制区出入口、高活室门口、贮存间门口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2) 外照射防护措施。病房采用混凝土、铅防护门等具有屏蔽γ射线的材料建造。含I-131治疗药物置于专用屏蔽罐内贮存。采用自动分装仪进行放射性药物质控和分装,操作人员穿铅衣、铅围裙,戴铅手套、铅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给药室设40mmPb的给药窗,隔室为患者服药。服药患者应视为移动放射源,住院培训时要求服药患者安静在病房内休息,少走动。
甲癌患者住院期间,除急救情况外,医生和护理人员通过病房对讲系统查房,不进入控制区。护理人员将餐食送到配餐间,由患者自行领取。保洁人员在有患者住院期间不进行病房保洁工作。在下批患者入院前一天,对病房进行保洁和废物收集工作,尽可能增加房间内遗留的放射性污染物的自行衰变时间。治疗期间禁止非治疗人员同室陪护。
拟对碘病房全部放射性废液管道采用6mm铅皮进行包裹,7间碘病房卫生间马桶的回水弯管,采取25mm铅皮包裹。
(3)内照射的防护:高活室配备1个具有防护功能40mmPb当量的手套箱,并带有活性炭过滤器,设备正面配有铅玻璃、观察窗及操作工作孔。碘病房设置2套独立排风系统,1套为高活室通风橱专用,1套覆盖碘病房全部区域,全部房间均设排气口,以减少污染物的聚积。碘病房废气经风管组织由竖管至综合楼顶部的东北角,排气口设置碘过滤装置。
一旦碘病房发生放射性污染,将及时去污,并收集污染物,视情况采取封闭病房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扩散。工作人员进入碘病房区域,佩戴N95口罩,减少放射性气溶胶的吸入。
(4)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措施:高活室、给药室和病房等控制区地面用无缝隙、防渗,且容易清洗和去污的材料覆盖(如地胶等),墙面1.5m 高度张贴防渗的PVC 墙纸等,便于去污。通风橱台面选用表面光洁、耐腐蚀、防渗漏、易去污的不锈钢材料。工作人员进入辐射工作区,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涉及放射性药物的操作佩戴乳胶手套。
核医学科病房缓冲间内拟配备表面污染监测仪。每批患者入院前,工作人员对病房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进行记录。离开控制区时,对其个人防护用品进行表面污染监测,防止将放射性污染带到普通环境中。
(5) 放射性废水集中收贮衰变。碘病房高活室洗手废水、卫生通过间应急淋浴废水、病房卫生间洗手和冲厕废水,通过专用管道(局部外露管道包裹6mm铅皮,回水弯包裹20mmPb),排至病房区域的集水坑,然后泵至西南侧的B类衰变池(含轮流使用的化粪池)。B类衰变池共5个,每个衰变池有效容积不低于75m3,总有效容积为375m3。
放射性废水衰变池池壁采取严格防渗措施,设有超位溢流和报警功能,防止废液溢出。衰变池前端设可轮流使用的化粪池,防止大量淤泥进入衰变池。采用带铰刀潜污泵,防止少量的污泥硬化淤积或将出水口堵塞。放射性废液管道应有文字标记和流动方向标记。对放射性废水衰变池进行任何维修前,均需进行辐射水平和有害气体监测,并进行记录。
患者卫生间采用节水马桶设计,淋浴装置采取洗浴控制措施,每日洗浴次数不超过一次。患者住院宣教时,提醒住院人员注意节约用水,尽量减少废液产生。
含碘-131核素的放射性废液应暂存应超过180天,经检测放射性废液衰变池排放口碘-131的放射性活度浓度不大于10Bq/L后,按照GB18871中8.6.2规定方式进行排放。并在放射性废液暂存、处置管理台账上详细记录排放时间、排放体积等相关内容。
(6) 妥善收集团体放射性废物。碘病房区域设置废物间,用于暂存废弃药物操作过程产生的手套、吸水纸,盛装放射性药物的药杯、水杯,服药患者使用过存在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如纸巾、喝水空瓶、纸杯等,还有排风装置更换的活性炭过滤器。固体放射性废物暂存超过180天,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2的,可对废物清洁解控并作为医疗废物处理,并在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处置管理台账上详细记录解控废物的核素名称、重量、废物产生起始日期、废物处置人员和处置日期等信息。
住院患者使用过的被服,在废物间暂存,待达到清洁解控水平,经检测被服表面γ剂量率小于1μSv/h且β表面污染水平小于0.8Bq/cm2时,可进行清洗并再次使用。
(7) 在高活室出入口处,设卫生通过间,用来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放置一台污染监测仪用于表面污染监测。在碘病房患者入口处、配餐间出口处设置缓冲间,用来更换工作鞋,防止放射性污染扩散
(8)定期开展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监测。每月自行对辐射工作场所卫生通过间、工作人员操作位、病区走廊等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居留的有代表性的点位和存有放射性物质的区域进行常规的γ剂量率和β表面污染监测。每年委托有能力的检测单位对碘病房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监测项目为γ射线、β表面污染和放射性废气排放口的碘-131放射性气体气溶胶浓度。设置多探头辐射水平监测仪,在碘病房南侧被服间(监督区)、患者出口处、西南侧医生办公室设置剂量率探头,在线监测场所周围的辐射水平。
(9)控制区出口处、高活室、给药室以及碘病房均应专设带屏蔽的放射性废物桶,。给药窗旁各设置1个含20mm铅废物桶,废物间至少配备6个铅废物桶(其中2个为20mmPb,另外4个为10mmPb)。
(10)全部辐射工作人员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所有人员开展个人剂量监测。
(11)核医学科碘病房除设置多探头辐射水平监测仪外,拟配置表面污染监测仪和便携式辐射剂量巡测仪各1台,用于表面污染和剂量率水平的检测。
(12)送药通道为从地下一层东侧通道,进入碘病房。外单位送药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7:00,科室病患较少的时间,可以减少与送药人员的交汇。
(13)每间病房内、病房内走廊两头、病房出口、服药室各安装1个摄像头(一共拟安装12个),便于工作人员实时监控病房内状况。在高活室和留观室、病房内等处安装对讲装置。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因医学诊疗工作需要,新建核医学科门诊诊疗场所、放射性药物制备场所和碘病房,属于使用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使用V类放射源和Ⅱ类、Ⅲ类射线装置项目,相应的辐射安全制度和辐射防护措施基本可行,在落实项目实施方案和本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其运行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影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故从辐射环境保护角度论证,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对本项目的总体看法和态度;2、对本环评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的意见和建议;3、对本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意见等。如果您有好的意见或建议请及时与我们沟通。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公众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发表对工程建设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联系方式如下:
1、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北京科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于先生
电话:13811211992
邮箱:13811211992@139.com
2、建设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联系人:刘先生
电话:010-64456214
六、环评报告全文
见链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科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告发布时间:2022年9月6日
下一篇: 北京安贞医院蜂蜜采购项目 遴选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