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学科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心脏大血管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包括瓣膜外科及心脏移植中心、冠心病外科中心主动脉外科中心微创心脏外科中心结构性心脏病外科中心小儿心脏中心共6个亚专科。中心总床位数458张,其中,主任医师37人,副主任医师45人,主治医师98人,初级医师32人;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14人,硕士生导师32人。每年完成各类心脏及大血管手术约13000余例,手术量位居国内第一。全面开展心脏及大血管各类先进技术及常规手术。包括经皮/心尖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TAVI)、心脏移植、人工心脏、瓣膜成形术及置换术、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先心病外科微创封堵术、房颤的外科手术、胸腔镜微创手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手术、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介入治疗及其他心脏疾病的手术。

(1)冠心病外科中心

中心以冠心病的外科治疗为主要特色,关注合并其他疾病、冠脉复杂病变以及冠心病机械并发症等重症冠心病的诊治。其中提高桥血管远期通畅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缺血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以及冠心病共患疾病的多学科合作是科室亚专科建设的三大方向。着重推广应用全动脉化CABG、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以及研发静脉桥限压保护装置以提高桥血管远期通畅率,另外对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急性心梗合并间隔破裂、室壁瘤以及缺血性功能性二尖瓣中度反流的治疗流程优化进行探索,同时本科室还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科、肾内科等科室共同合作,对冠心病合并颈部血管病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个性化治疗进行协作探索。

每年完成4000余例冠脉搭桥手术,其中90%为高危冠心病患者。手术死亡率约0.5%,低于2008年美国胸心外科医师协会(STS)报道的2.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3%。常规应用乳内动脉作为血管移植物,年轻患者应用全动脉化进行冠脉搭桥,约90%患者可接受不停跳搭桥手术,大大提高远期效果和降低再次手术率。对心肌梗死并发症同期进行外科治疗,如室壁瘤切除、缺血性二尖瓣非体外下成形术。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创新。改良了冠心病合患脑血管病变的手术策略,提出了“心脑同治安贞方法”,为冠心病合患脑血管病变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首创非体外循环下 “顺行”序贯式桥血管吻合技术,为复杂性冠心病外科治疗创建了新技术首创合并严重升主动脉钙化的桥血管近端吻合新技术;首次建立了弥漫性冠脉病变的桥血管末端吻合新技术;首次创建非体外循环下室壁瘤的外科治疗新技术;率先创建冠心病合并功能性瓣膜返流的非体外循环下成形新技术;成功自主研发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辅助新装置。

首创非体外循环下 “顺行”序贯式桥血管吻合技术、水囊封堵法、无钳缝合法、非体外循环下室壁瘤外科治疗、非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成形新技术等创新技术体系已覆盖全国28个省128家三级甲等医疗单位,不仅带动了全国冠心病外科手术发展,而且缩小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举办全国“冠脉搭桥大师培训班”3次,以“请进来、走出去”作为创新技术推广原则,实现了创新技术的高层推广,显著提升了地方冠心病外科的诊疗技术水平,缩小地区间的诊疗水平差距;逐项地推广至全国28个省市、128家三级甲等医院,累计获益患者2万余人,惠及地方400余名一线心脏外科医生,进一步推动并提高了我国冠心病外科诊疗技术的发展。项目组合作研发的心脏稳定器不仅打破了国际垄断,销往全国30余个省市,同时出口印度和马来西亚,跟日本、英国、埃及和意大利等国家也达成了销售意向,推广潜力巨大。培养北京顶尖冠心病外科人才百余名,进一步巩固北京冠心病外科诊疗水平的领先地位。

(2)主动脉外科中心

大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以急性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妊娠合并主动脉疾病等复杂重症主动脉疾病的诊疗为特色。首创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植入术(孙氏手术,Sun’s procedure),成为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金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改良细化出针对不同病理类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技术,包括保留头臂血管技术、直视支架象鼻技术、弓部优先技术和弓部阻断技术等。同时,进一步建立主动脉外科手术风险评估体系、主动脉夹层围术期重要脏器并发症防止技术体系,全方位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另外,结合学科优势,率先在国内开展复杂主动脉疾病的多学科诊疗工作,尤其是北京安贞医院制定的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诊疗策略成为国际标准。

本中心在复杂重症主动脉疾病的诊疗方面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①优化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外科手术策略,改善治疗效果。研发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全主动脉弓替换术,简化了手术操作,降低了出血并发症及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研发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复杂主动脉病变,术后内漏和再干预率降至0%和5.3%,显著优于腔内治疗(43%和18%);此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复杂先天性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改良分型,为其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② 改良了主动脉疾病的手术方式,为治疗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提供了个体化的微创治疗策略;针对主动脉杂交手术中现有人工血管挤占手术空间、易打折的缺陷,创新性设计了主动脉弓杂交手术人工血管。③完成全球最大组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危重孕产妇的多学科规范化救治,显著提高了母胎存活率。率先形成成熟的妊娠合并主动脉疾病多学科团队救治机制,并提出规范化诊疗策略,使此类危重孕产妇死亡率由30-50%降至13%、足月胎儿死亡率由50%降至0%。④建立围术期脏器并发症防治技术体系,显著减少了手术并发症。(1)首次提出新型复合肺保护策略,将肺部并发症从20-30%降至10%以下;(2)发现氙气后处理的脊髓保护新机制,为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率先开展预防性脑脊液测压引流技术、术中脊髓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及氙气脊髓保护技术,将截瘫发生率由13.3%降至2.6%;(3)首次发现肾阻力指数是预测主动脉夹层(AD)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准确指标,可指导临床早期干预;(4)首次明确急性AD围术期凝血因子的变化规律,为出血并发症的精准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⑤创立精准的手术风险评估体系,有利于指导临床决策。基于国内最大的主动脉疾病数据平台,首次建立主动脉外科术后死亡、低氧血症、截瘫及肾衰竭预测模型。⑥创建规范化诊疗体系,显著提升了我国复杂重症主动脉疾病的救治水平。牵头制定并发布了《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等3部诊疗规范,并通过诊疗协作网络向全国推广,手术死亡率由20%降至10%。

主动脉疾病中心近五年牵头制定国内诊疗规范5部,参与发布国际共识1部。参加国际大会发言14次。培养博、硕士研究生54名。主办全国学术会议20次、培训班12期,培训专业人员2400余人次。向全国30省(市)共200余家医院推广诊疗技术和规范,指导治疗1.5万余例次。

(3)瓣膜外科及心脏移植中心

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2019年国内首先全面开展心脏四大瓣膜主动脉瓣、二尖瓣、肺动脉瓣、三尖瓣介入手术治疗的中心,多年来在心脏瓣膜病修复,房颤外科治疗,危重症瓣膜病治疗,介入瓣膜手术等领域一直处于我国领军地位。并与亚洲心脏瓣膜学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病专委会密切合作,进行股动脉途径、心尖途径TAVI技术培训,并颁发证书。而且承担国家卫健委介入瓣膜技术培训任务。中心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课题,联合国内数十家心脏外科中心开展多项多中心的瓣膜病临床试验,发表多篇高质量SCI论文,引领着我国瓣膜病临床研究及外科治疗的发展。

1.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进行瓣膜置换手术,但人工瓣膜仍然存在终身服用抗凝药,存在出血与栓塞并发症等风险。自体瓣膜修复则可解决以上的难题,但其技术和经验要求非常高。瓣膜修复技术研究是当前心脏瓣膜外科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我国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移植及瓣膜外科诊疗中心(心脏外科九病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内率先采用人工腱索移植,edge to edge等技术完成心脏二尖瓣修复术。目前二尖瓣推行性变疾病90%以上都可以进行修复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疾病也有近50%可以修复治疗。近年来学科带头人孟旭教授还致力于推广瓣膜修复技术的国际交流和国内瓣膜修复技术的推广,参与发起组织亚太心脏瓣膜修复专家组织(APVRG),连任两届医师协会瓣膜病委员会主任委员,牵头组织亚洲心脏瓣膜学会中国分会,组织了国内绝多多数的瓣膜修复技术学术交流活动。组建爱德华-安贞心脏瓣膜修复技术中心,接受众多国内,乃至亚太地区外科医师学习和交流。2012年受邀国家“十二五”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医学名家经典手术》录制二尖瓣成型手术视频,全国发行。

2.微创瓣膜外科手术。在国内率先进行微创小切口瓣膜外科手术,包括胸骨上段、胸骨下段、肋间小切口手术、无缝线瓣膜手术。较早在国内开展经导管瓣膜介入手术,目前每年瓣膜介入手术150例,2019年成为国内第一家能对心脏四个瓣膜进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中心。

3.主动脉瓣自体心包修复技术。在国内率先进行自体心包主动脉瓣修复技术,并多次组织国内三级医院医生的技术培训推广培训班,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房颤射频消融术。瓣膜外科合并房颤患者比例高达50%以上,传统的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效果比较理想,但其并发症风险高,操作复杂,难以推广。在房颤外科治疗领域,孟旭教授在新技术引入、规范化和技术推广应用方面一直是国内第一人。孟旭教授在国内最早开展术中灌注射频房颤消融术、双极射频的研究和应用,初步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被特邀参加亚洲地区前瞻性临床研究组,已完成2千余例,为亚洲最大手术组,目前长期随访表明房颤的窦性心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被特邀多次国内外会议进行报告和手术演示。2006年又率先在国内开展神经节消融技术、外科消融标测技术、微创胸腔镜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手术(已完成近400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组建的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已经是目前国内公认的最大的房颤诊断治疗中心,接收众多国内和亚太地区医师来学习和交流。

5.心脏移植。心脏移植是国际公认的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治疗办法,5年生存率可达到80%左右。我国的心脏移植开展较晚,1992年北京安贞医院率先打破了多年的沉寂,成功进行了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拉开了中国心脏移植的发展的序幕。目前中国可进行心脏移植主要在几个大中心开展,安贞医院孟旭手术组已将心脏移植手术率先纳入临床常规,近年共完成500例心脏移植手术,是中国最大的心脏移植中心之一。患者年龄分布从14岁到国内年龄最大的70岁各个年龄段,均获得长期存活的良好效果。相关的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心肌内心电图技术、个体化免疫抑制药物调整、围术期ECMO心脏辅助、脑死亡器官捐献、边缘性供体使用等方面已经居于全国领先水平。2010年成功完成国际首例骨髓干细胞移植诱导免疫耐受的心脏移植临床研究,获得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目前已经成功开展7例,均获得成功,移植患者保持对供体心脏较弱排异性同时可以较好地维持对外界细菌病毒的抵抗力,而且免疫药物均可以减量,降低了长期服药的毒副作用。该成果有望推广到肺移植等其它实体器官移植领域。

6.心脏机械辅助。终末期心脏病往往药物辅助效果较差,孟旭主任主持开展了体外氧合膜肺(ECMO)、BVS5000、AB5000等心脏辅助装置的应用研究工作,积累了300余例的临床经验,率先成功完成国内首例双心室机械辅助手术,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术前的机械辅助过渡治疗,创新性使用ECMO代替常规体外循环围术期支持技术,在ECMO主动应用的指征研究、技术改进、并发症预防等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在国内居于领先。

7.杂交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衰技术。临床率先在国内开展胸腔镜心外膜电极技术完成心衰同步化治疗,改变了以往导管室静脉窦电极技术难度大,出血风险高,同步化效果差的缺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科室在瓣膜修复领域声誉较高,目前二尖瓣退行性变修复比例98%、二尖瓣风湿性病变修复比例70%,在国内多次开展瓣膜修复巡讲、培训、公益活动,已帮助国内30余家医院开展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自主开展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等四个瓣膜经导管瓣膜介入手术,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经导管瓣膜介入手术培训及带教中心。

(4)微创心脏外科中心

率先创建国内微创心外科专业病房,成立微创心脏外科中心,先后国内首创微创多瓣膜手术、微创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微创单支及多支血管搭桥术、全腔镜人工腱索植入二尖瓣修复术、达芬奇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手术、微创冠脉搭桥与PCI杂交手术。瓣膜手术微创率90%以上,搭桥手术微创率50%以上。

(5)结构性心脏外科中心

结构性心脏病近年在心血管疾病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一大亮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成立了结构性心脏病外科中心,由心脏外科著名专家来永强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杨秀滨毛斌教授担任副主任。科室现有医护人员52名,其中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9名。

本科室人员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优秀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

项目主要涵盖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马凡氏综合征、心力衰竭等疾病领域,旨在解决困扰医学界的相关临床及基础科研问题。主要包括: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的机制研究、肥厚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机制研究、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诊疗决策系统的研究、马凡氏综合征血管病变的机制研究以及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相关机制研究,多项研究成果惠及临床诊疗。

结构性心脏病外科中心在国际上率先采用单向活瓣补片矫治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同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策略于2005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技术扩大了此类手术的适应症,使过去为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中心结合国外肥厚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各种手术术式的优点,近年来在国内较早采用改良扩大室间隔部分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显著降低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二尖瓣置换率,避免了术后长期抗凝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并在国内三十几家医院指导帮扶此类手术的开展,提升了国内该病治疗的整体水平。

(6)小儿心脏中心

国内率先开展危急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产时手术。2022年度在医院多学科联合下完成新生儿产时手术2例,首次实现了心脏畸形矫治的产时治疗。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心房分流受限的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主动脉弓离断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因体循环或肺循环血流受限致患儿顽固性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甚至危机生命,在生命的初期及时矫治心脏畸形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方法。产时手术的开展需要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心脏外科、超声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手术室、体外循环科、检验科输血科等多学科通力合作,该新技术和创新在国内首次开展。

国内率先开展新生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法洛四联症患儿在新生儿期行根治手术目前仍存在争议,焦点在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国内小儿心脏中心手术时机多是3-6月,甚至更大月龄。国外对于新生儿期法洛四联症手术的争议在于一期根治还是分期手术,分期手术时先行姑息性手术如体-肺分流、右室流出道疏通术等后期再行根治手术,此手术方式的弊端在于患儿要经历多次手术,累积的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感染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单次手术高。法洛四联症包含四种心脏畸形: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肺动脉狭窄,其中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狭窄属于继发性改变,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和病史的延长,右心室肥厚进一步,有些患儿因右室流出道明显狭窄甚至因哭闹等情况出现痉挛致缺氧发作危机生命,肺动脉分支因肺血进行性减少导致发育不良错过根治时机,并且随着缺氧的加重体肺侧枝形成。考虑到以上法洛四联症疾病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我们率先在国内开展新生儿期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2022年完成5例,成功率100%。我们发现新生儿期法洛四联症根治的优势在于:1、右心室肥厚较轻,2、体肺侧枝未形成,3、肺动脉发育良好,4、术后恢复并发症少,5、可在术后24小时内拔除气管插管,6、平均住院天数6-7天。

新生儿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右心室发育不良手术成功率取得重大突破。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依赖于动脉导管开放维持患儿的氧合,动脉导管的自行闭合将危及患儿生命,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持续泵入可有效保持动脉导管开放提供有效氧合,尽早恢复肺前向血流、疏通右心室流出道是关键。合并右心室发育不良对于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的治疗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右心室发育不良时右心室容积受限、舒张功能差易致术后右心室前向血流受限,肺氧合通气血流不匹配,患儿持续处于低氧血症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对于该类疾病,国内外的治疗存在争议,动脉导管支架、体-肺分流手术是被推荐改善低氧血症的手术方案,认为可以在术后维持较为稳定的肺血流提高患儿氧合,但弊端在于这两种手术方式非可控,动脉导管支架早期血流稳定但后期引起左心室增大、左心衰,再次手术取出时创伤大、风险高,体-肺分流手术使用小号人工管道(3.5-4mm),对缝合技术要求高、管道内易形成血栓导致手术失败和再手术。结合以上诸多问题,我们选择保留动脉导管,术后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调节动脉导管大小,维持患儿较为满意的血氧情况,2022年完成4例,成功率100%。

先天性心脏病三级防治网络建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我国现存先心病患儿约150万,国外资料显示先心病患儿占出生婴儿的8-12‰,据此估计我国每年大约有20多万各种先心病患儿出生,其中复杂的、难治的或出生后易发生早期死亡的先心病约占20%以上,许多患儿长期处于带病状态,不能正常生活,严重影响我国的人口素质,也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先心病的防治,一级预防是对先心病致病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最终减少或消除先心病患病危险因素,二级预防重点是胎儿先心病筛查,三级预防为提高先心病患儿治疗效果。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等原因,先心病一级、二级预防几近空白或刚刚起步,并且发展较缓慢,甚至没有自己的先心病发病率、死亡率、分布特征等基础调查资料,更缺乏能够对先心病的发病和死亡进行持续、系统监测的监测网络,此现状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先心病防治工作的展开;三级预防发展势头良好,虽然在低体重儿、新生儿危重患者治疗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差距正逐渐缩小。

我们中心构建了一个强大而全面的团队,建立了完善的先心病三级防治的体系,基础遗传学和流行病学(心儿内科和心儿外科,一级防治)、胎心筛查(超声科、二级防治)和内外科治疗(心儿内科和心儿外科)。并且学科带头人连续承担国家“九五”~“十一五”复杂性先心病攻关项目和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母胎医学会诊中心多学科门诊。团队诊疗范围:各类胎儿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心功能异常、心脏肿瘤、心肌病、心律失常。参加科室:心儿内科、心儿外科、妇产科、超声科。针对胎儿心脏病家庭,特设母胎医学会诊,多学科联合的方式为孕产妇提供专业的围产期指导。

 近3年小儿心脏中心门诊共接诊患儿92894人次,外地患者占比88.5%,住院患者共计9067例,外地患者占比84.7%。接受下级医院及外地危急重症和疑难病患者30-50例/年。患者来源覆盖全国,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西藏、山西、陕西、新疆、云南、四川、海南、广西、江西、浙江、河北、河南、湖北等省份。胎儿先心病转诊至我院目前覆盖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昌平区医院、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平谷区妇幼保健院、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北京市上地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等。

国内影响力:在我中心建立先天性心脏病三级防治团队的基础上,围绕先天性心脏病三级防治每年开展心儿外科、心儿内科、超声科的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推广我们的经验。近5年来参与“同心共铸中国心”、“光彩基金西藏先心病儿童救治”、“心明眼亮”等公益基金项目,并协同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中华医学会、中国红十字会等先后赴甘肃、西藏、四川、青海、新疆、宁夏、山西、河南、湖南、贵州、河北等地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巡讲和义诊,帮忙并提高当地的先天性心脏病诊治认知和水平。经义诊筛查的先心病患儿入我院接受治疗。2019年完成四川患者24例,2020年完成新疆及西藏患者30例,2021年完成内蒙及山西患者36例,2022年完成贵州患者45例,手术成功率100%。同时我们与11家基金会合作,包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统战部-光彩事业基金会,国家能源集团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春苗慈善基金会、慈缘慈善基金会、彩虹桥慈善基金会、屈正爱心基金会、搜狐焦点基金会、韩红基金会、西部儿童基金会,为远道而来的治疗的患儿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解决了就医困难问题,广受患者好评。

国际影响力: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参与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计划国际救援项目,远赴蒙古国、缅甸、阿富汗等周边国家开展先心病筛查并积极开展救治工作。2016年我中心接诊缅甸患儿12人。2018和2019年我院派遣专家团队分别赴阿富汗喀布尔及蒙古国乌兰巴托,阿富汗二次筛查近五百人,我们团队在新疆医大一附院及自治区人民医院完成手术150人,蒙古国二次筛查三百人,手术130人,其中在我院完成50人。手术成功率100%。

继续教育:每年定期开展全国小儿心血管继续教育学习班(内科、外科和超声),每年有200-400名左右学员参加。2022年举办北京市卫健委妇幼健康处主办,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承办的“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服务”培训班,北京八家医院34名专家授课,全市助产机构1574名学员参与了学习,分婚前孕前、产前咨询、胎儿超声、新生儿先心病诊断与治疗等板块,涉及遗传代谢、妇产科、新生儿、超声医学、小儿心脏内、外科等多专业。成功举办儿童肺动脉高压与成人先心病会议,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同时我科还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教学工作,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