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核心知识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吸吮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后脑勺和脊柱保持一条直线,身体贴近母亲,应将母亲乳房的大部分乳晕含在口中。母亲应坚持按需哺乳,夜间也要哺乳,这样有利于增加乳汁分泌。当母乳不足时更应增加哺喂次数。新生儿生后7-10天,生理性体重下降不应超过10%;母亲下奶后婴儿体重增长良好、每天排尿6次以上,提示婴儿吃到足够的母乳。建议6个月内婴儿只给母乳,不需要给水及其他任何液体和固体食物,在医生指导下可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母乳喂养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更加重要。母亲上班或长时间外出,建议每3小时挤/吸奶1次。母乳挤出后,在室温下可保存4-8小时,冰箱冷藏可保存1-2天,冷冻可保存3-6个月。
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就要考虑中暑的可能。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度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以出现混合型。重症中暑可导致死亡。 热射病主要表现为:因高温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产生高热,体温可高达40度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继而“无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由于大量出汗、失水失盐,人体发生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痉挛。好发于四肢肌肉,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醒,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主要表现为: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
一、健康提示炎热天气,尤其持续数天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还可能导致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恶化。中暑会对人们生命健康产生很多危害, 轻则头痛、头晕、胸闷、恶心、旧病复发,少数重症中暑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的发生。二、中暑的危险因素1.气温温度越高,发生中暑的风险越大,尤其是持续3天以上达到35℃的高温天气,如做不好预防中暑措施,中暑会明显增加。除白天高温外,夜间持续高温也会加重中暑严重程度。2.人群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更易中暑。3.场所长期处于露天室外,太阳直晒易引发中暑。闷热不通风的室内、未开空调的车…
夏至养生,重在养心 夏至日万物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此时更应注重养心。 调整情绪,心气平和 经常急躁、动怒,会使心气不畅。夏至后应注意保持心气平和、心胸宽阔,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以免加重甚至诱发心脏疾病。 睡好“子午觉” 子时(23点~凌晨1点)与午时(11点~13点)是一天中阴阳相互交接的时刻,睡好子午觉,可以帮助人体适应自然规律,同时有利于保护阳气。 此时适合“晚睡早起”,晚上最好在晚上10点之前入睡,中午可以午睡半小时左右,养神以养心。谨防“空调病”和“阴暑” 老人、儿童以及有基础病的患者是空调病易感人群。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因为抵抗力下降,如果寒温失调,得了“空调病”,就可以导致原发病加重。 …
2023年5月20日是第33个“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主题是“母乳,婴儿的第一剂疫苗”。疫情之后,母婴家庭比以往更加重视宝宝的健康保护。对于那些刚刚离开妈妈温暖舒适的子宫,从相对无菌的环境来到这遍布细菌和感染世界的新生儿来说,不仅需要爱和精心的呵护,还需要尽早拥有防御疾病的力量。有一种来自母亲的神奇乳汁,是可以帮助宝宝远离传染性疾病的超级食品,被誉为婴儿的第一剂疫苗。母乳可以为6个月内婴儿提供生存和茁壮成长所需的全部营养,在预防感染性疾病方面,母乳喂养和预防接种共同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为婴儿抵御常见疾病侵袭撑起健康保护伞。 母乳喂养和预防接种是每个婴儿不容错过的健康印记 ▪ 母乳含有6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6个月-1岁婴儿所需的一半以上的营养,1岁-2岁婴儿所需的接近1/3的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可被婴…
我们身体的健康需要多种营养素的支持,膳食多样,均衡营养是健康的保证,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过分追求口感,高油高脂食物摄入太多,粗粮杂粮吃的太少,这就导致一种营养素的缺乏,而这种营养素的缺乏可以导致上火、消化不良、浑身乏力、表情淡漠、烦躁、口腔溃疡、脱发等,严重的还会造成记忆力下降,认知能力下降,以及心脏功能受损等,这种营养素就是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是一个大家族,包括维生素B1、B2、B6、B12、烟酸、叶酸、泛酸、生物素、胆碱等。1. 维生素B1也被称为神经卫士,它可以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参与体内多种酶的代谢,参与能量代谢,如果维生素B1缺乏,那么体内蛋白质,脂类的合成也会受到影响,首先影响神经组织的能量供应,容易出现手足麻木、四肢无力等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心脏功能失调。2. 维生素B…
大家有没有发现,由于之前新冠疫情严重限制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大减少了体力活动的消耗,人们都开始“膨胀”了。肥胖,不仅仅是影响美观,还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减肥是大众常常提起的话题。可是减重说起来容易,坚持起来却很难。其实减重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能量摄取小于能量消耗,使能量贮存为负数。简单来说,就是正常成年人在日常作息、工作强度、运动量不变的基础上,适当控制每日进食量,就能达到减少能量摄入的目的。一些患者就诊时说,我吃的不多,每日进食量就是固定的一点粮食,一些菜和水果,少量肉蛋奶。猛一听也觉得量并不多。但是肥胖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排除疾病原因,肥胖患者一定存在一定时间的能量贮存过多才会导致体重的增长。细问之下,患者日常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饮食陋习,就…
“谈胆固醇色变”,是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朋友的真实心态。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对胆固醇的看法,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客观评价胆固醇的“功”与“过”。人们对胆固醇的“偏见”,使得很多人希望从膳食中将胆固醇清除“干净”,似乎不这样做就不能维持正常的血胆固醇浓度。其实,这样做既不现实,也对健康无益。首先,在我们关注血清胆固醇增高对人体可能的危害时,不要忽视正常胆固醇水平对人体的益处,例如:胆固醇是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很多重要激素和维生素合成的前体;胆固醇是大脑、肝脏等重要脏器的组成部分……等等。缺少胆固醇,则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其次,胆固醇仅有约30%来自膳食,而70%则来自体内的合成。若严格限制膳食中的胆固醇,则体内合成将增加;反之,若膳食摄入的胆固醇较高,则体内合成将减少,在…
今年五一,我们迎来五天小长假!这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出行高!峰!期!当前,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不同地区还在不同程度流行,我市和全国整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但新冠病毒并未消失,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同时,一些地区还有流感、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流行。五一假期,人员流动性增加,越是人多的地方,越不能忽视健康防护!外出游玩提前规划行程1、外出游玩提前做好行程规划,做好预约,错峰出行;关注有关专业部门的旅行提示,了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疾病流行现状。2、若有身体不适,尤其是老人、孕产妇和有慢性病等特殊人群,建议请专业医生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出行。3、若自驾游需提前做好出行攻略,避免疲劳驾驶。注意个人卫生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遵守咳嗽礼仪,注意手卫生,关注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如遇恶劣天气,尽量…
2023年5月2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哮喘日,主题是全面关爱每一位哮喘患者。哮喘的全称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过敏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慢性过敏性支气管炎症,其特点为发作性胸闷、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是危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哮喘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如防治不当,易反复发病。随着发病频度的增加,病情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能力。一些有合并症的患者,哮喘的发作可造成生命危险。哮喘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能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积极规范的治疗,哮喘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强调长期、规范化用药,特别是吸入性激素类及支气管扩张类药物;√ 建议定期呼吸科门诊随访,通过肺功能评价呼吸功能状态;√ 注意家庭和工作环境卫生,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刺激;√ 关注季节和气候变化,及时添…